行业资讯 公司动态
为何都在抢夺人工智能高地??

发布时间:2022-05-30 浏览:614

  2022年4月底,,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,,,国内“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名单”正式揭晓,,,,云从科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,,,,成功入围。。。。
  而在此之前,,,云从科技终于在过会8个月后,,,成功于2022年4月13日注册生效。。。。至此,,,,“AI四小龙”中成立最晚的云从科技,,,,却成为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,,,,难免令市场为之侧目,,,,当日收涨39.23%,,,报21.40元每股。。。。
  但是作为一家5年亏损23.72亿元的AI公司,,,云从科技虽然成功上市,,,,但实际募资金额不过17.28亿元,,,仅约为预计募资金额的46.08%,,,多少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云从科技尚存一丝担忧。。。。
  不过个别企业经营不尽如人意,,不代表行业就是夕阳产业,,, 恰恰相反,,,,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,,,,世界各国均在战略层面上予以高度关注,,,不断出台文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,,,,也为相关企业跃迁提供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。。
  01 “兵家必争之地”
  虽然“人工智能”最早诞生于1950年,,,,但是由于技术限制,,,直至2015年才被全球主要经济体提升到战略地位。。。
  人工智能本质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,,,,一种工具,,,其在新基建领域发挥作用的路径是在自身产业化发展的同时,,,,更重要的是采用“AI+实体经济”的方式,,赋能生产力升级推动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,,,最终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。。。。
  2015年,,日本率先发布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性文件《机器人新战略》;随后美国、、欧盟就在2016年,,分别发布《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》《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》等文件,,,,2017年,,,,我国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》,,,,也正是这一年,,,中欧美日在人工智能领域,,,,关于技术先进性的争夺正式进入白热化。。。
  根据我国2017年发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》,,人工智能产业正式确定“三步走”的发展目标,,分别为在2020年实现“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”;在2025年实现“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重大突破,,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”;在2030年实现“人工智能理论、、、、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,,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”。。
  为确保三步走目标顺利实现,,,,2018年再次提出要:“加快5G商用步伐,,加强人工智能、、工业互联网、、、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”,,,,人工智能相关政策随后进入密集发布期。。。。
  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产业如此重视,,,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。。。
  其一,,,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工具,,,可以帮助“新基建”赋能传统行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。。。
  在新基建的三大领域中,,两大领域都直接提及人工智能,,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,,,,人工智能、、、云计算、、区块链被视为新技术基础设施;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中,,,,人工智能被视为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。。。
  其二,,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庞大算力,,,,已经获得有效提升。。根据《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》,,早在2020年,,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35EFlops,,,,全球占比约31%,,,高于全球增速约16个百分点。。。
  在此基础上,,2020年12月,,,,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浪潮发布《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》,,,有力促进AI产业化、、、、产业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。。。。以加速计算芯片、、、数据中心、、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,,,,为新基建提供发展基础。。
  经过两年的踏实肯干,,,,2022年2月,,,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正式全面启动,,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,,,“东数西算”通过构建数据中心、、云计算、、、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,,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。。
  从目前来看,,,,我国已经实现《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》中,,对2020年“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”的目标设定,,,,下一步,,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,,,实现“人工智能理论、、、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,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”。。。。
  02 被偏爱的“北上广”
  得益于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,,,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,,,推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高速发展。。
  根据IT桔子数据,,,截止到2021年底,,,,我国泛人工智能公司有7362家。。。。以2010年为分界线,,,2010年以前新增人工智能新公司数量为892家,,,,但在2010年之后新增公司数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。
  2010-2017年期间,,每年新增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不断增多,,,,尤其是2015年新增1089家人工智能公司,,,为近年来之最,,,但是随着市场火热期的消退,,,,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新增数量也随之减少并出现大幅度下滑,,,,2018年新增数量为752家,,2019年是上一年的一半为326家,,,2020年为266家,,,,2021年在疫情打击下新增公司数量为57家,,,,仅为2020年的1/5。。。。
  从地区分布来看,,,北上广依旧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主阵地。。同样来源于IT桔子数据,,截止到2021年底,,,北京共有1878家人工智能公司,,占到总数量的26%;广东有1623家公司,,,,占比22%;上海有1192家公司,,,占比16%,,三者瓜分走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内64%的公司,,形成绝对的第一梯队。。。。
  产生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,,,,是因创业者由于学习、、、、工作等原因,,大多数出自于北上广。。。。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,,,中国AI领域创业者中,,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有288位占据首位,,,其次是北京大学有179位,,,,上海交通大学有127位。。。。
  职业背景方面,,,,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AI公司创业者职业背景排名前20的公司中,,出身百度的创始人最多,,,,有141人。。这是因为百度相比其他国内企业,,,率先发力人工智能领域:2010年成立“自然语言处理部门”,,,2012年百度AI战略初步成型,,,,2014年百度开始涉足智能驾驶领域,,,,到2016年百度已经形成了以AI为核心的生态布局。。。。
  其次是具有微软背景的创业者,,,,共计135人,,,,此外还有来自阿里巴巴、、、、腾讯、、、华为、、、、IBM、、、、谷歌等的中国AI创业者也都有50甚至100人以上。。。。
  03 顺势乘风起,,,,扶摇两万里
  梳理AI行业格局后不难发现,,,,AI企业虽然数量庞大,,,但是主要分为三个大类。。。。
  第一类是以百度、、、、阿里、、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,,,,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数据,,,,综合实力较强,,拥有发展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实力。。。
  在产品和服务上,,这部分企业既着力于开发计算和开放平台、、、自主研发芯片产品,,又注重结合场景提供解决方案。。
  第二类则是海康威视、、、大华股份等为代表的智能化转型的配套硬件厂商,,,,该类厂商拥有多年在传统领域的经验,,,客户资源丰富,,对具体场景拥有较为深刻的理解,,且在安防领域具有数据优势。。
  第三类就是以有“AI四小龙”之称的商汤科技、、、依图科技、、旷视科技、、、、云从科技及第四范式为代表的技术层企业,,,此类企业主要在产业链的技术层发力。。
  BAT对比AI初创企业,,,,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常年接触一线消费场景,,掌握大量数据,,,并且具备算力、、、芯片优势,,,,如阿里“平头哥”芯片、、阿里云,,,以及百度昆仑芯片。。。这种基础设备达到商用标准,,,,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,,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,,,都具有明显优势。。。。
  对于云从科技这样的纯AI公司,,应扬长避短,,,着重实现成果在垂直行业的转化,,进行AI+行业的深度融合。。。。云从科技也深知实现成果垂直转化的重要性。。。。
  自2017年开始,,,云从科技针对各行业开发通用的人机协同平台,,,,在此基础上,,,,打造了集多方于一体的AI生态——“轻舟”平台,,,,是一款可以面向智慧出行、、、、智慧商业等应用场景的基础操作系统。。
  轻舟平台可以开放式地引入生态伙伴,,,,提供的共同开发AI应用及配套SaaS服务,,使人工智能服务惠及更广泛的行业客户,,,其中独立软件/硬件供应商和集成商,,,可直接向最终客户交付标准应用集满足常见场景需求,,也可基于“轻舟平台”的应用集和中间件进行二次开发,,,实现云从科技重点布局的应用场景外的其他行业业务场景需求。。。。
  在轻舟平台的推动下,,云从科技营收从2017年的4.84亿元,,提升至2021年的10.76亿元。。由于行业内天花板极高,,,,未来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,,,但是否能盈利,,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。。
  因为在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的大趋势下,,,,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,,,,会对现有基于要素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带来影响,,,,但是行业门槛儿极高,,从业企业想要在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,,必须要前期舍得投入。。。
  云从科技虽然2017年至2021年亏损23.72亿元,,但是同期研发费用高达17.74亿元,,,,公司之所以敢投入大量研发经费,,,,主要由于其所处行业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,,只有高付出才能有高回报。。。
  2015年至2020年,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提升,,,,从2015年的18.6万亿元,,,提升至2020年的39.2万亿元,,占GDP比重从27.5%提升至38.6%。。。。

  在可预见的未来,,,随着网络传输速度,,海量数据积累,,,,云计算、、人工智能、、、物联网等代表性技术的成熟,,数字经济将在各行业开启更大的想象空间,,,从业企业自然可以顺势乘风起,,,扶摇两万里。。。

转载:互联网(侵权请联系删除)

站点地图